作者:Luca Schnetzler 翻译:善欧巴,金色财经

过去 18 个月里,加密市场经历了一场疯狂的旅程。在这场混乱中,我们见证了迷因币的崛起。虽然迷因币并不是新事物——实际上,它们是最古老的加密货币形式之一——但它们再次证明了自己是与加密市场最独特机制之一(投机)互动的最佳载体。

尽管迷因币本质上纯粹且富有艺术感,但它们也有黑暗的一面。不,这里说的不是内部人士或操纵团体——这类问题贯穿整个加密行业。真正的问题,在我看来,是缺乏努力、未能抓住机会,以及人们在构建迷因币时的自满心态。或许我过于天真,但我拒绝接受迷因币会止步于此——至少,我希望不会如此。

我深信,加密货币普及的“特洛伊木马”是知识产权(IP),因为它能够在这个缺乏信任和信誉的行业中建立信任,而迷因币与 NFT 一样,都是 IP 的一种形式。迷因币拥有巨大的潜力,可以通过融入普通大众的文化认知,推动加密货币向前发展。然而,与其突破加密原生角色的界限,它们却停滞不前,缺乏创新,甚至显得无聊。如果它们继续以当前的形式存在,我担心它们最终将弊大于利。要让这一类别真正繁荣,迷因币必须进化,而我认为进化的方向就是成为社交货币——即超越单纯炒作,成为可扩展、令人难忘并且广受喜爱的 IP 资产。

我并不是要用社交货币取代迷因币,而是希望为迷因币的成长路径增加最后一步。迷因币必须从链上的“无生产力图像”升级为具有生产力和自主意识的社交货币,从而推动加密市场前进。我认为,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一些符合这一标准的代币。在本文中,我将探讨迷因币的现状、为什么成功的迷因币应该进化为社交货币,以及社交货币对加密市场的影响。

什么是社交货币?

社交货币是一种代币化资产,在特定社区内代表价值,通常用于激励互动、奖励参与,并增强品牌或社区忠诚度。它的运作方式类似于传统货币,但其价值来源于社交互动、声誉和影响力。

通俗来说,社交货币就是具备基本面价值的迷因币——它是具有进步性、能够自主运作的资产,专注于打造持续创造病毒式传播的社区,而不是单纯从短暂的炒作中榨取价值。

迷因币 vs. 社交货币

迷因币不会创造病毒式传播——它们只是利用传播热点,直到热度消散。而社交货币则是“有意识的”,能够通过各种媒介、合作和整合,持续推动自身 IP 的传播。

迷因币的典型生命周期:

构思 → 代币发布 → 发展社区 → 社区推动叙事 → 叙事消亡 → 社区消亡

社交货币的生命周期:

构思 → 代币发布 → 发展社区 → 社区推动叙事 → 品牌创建 → 品牌扩展 → 生态系统形成 → 成为全球认可的货币

在我看来,每一种社交货币最初都是迷因币,但当它获得足够的动力后,就需要进化为社交货币。下面的图表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自动草稿

我喜欢这张图,因为它表明社交货币并非要取代迷因币,而是对迷因币的进化。在我看来,社交货币是具有真实价值支撑的迷因币。任何人都可以发行迷因币,但只有少数人能够赋予其真正的价值。

如果你认为流动性强的加密资产仍将主要由散户投资者持有,那么你就相信迷因币及其成功。如果你认为机构资本未来会进入山寨币市场,那么你必须期待基本面价值的回归。社交货币结合了这两者:它们既具备迷因币的零售吸引力,又足够有趣,使机构投资者愿意参与。对我而言,社交货币融合了迷因币和功能型代币的最佳特性,成为二者的结合体。

自动草稿

当我们剖析迷因币的弊端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的潜力远不止于此,但行业的共识让人们相信“迷因币就该如此,这就是它们的本质”。对此,我个人拒绝接受。我不希望迷因币的未来停滞不前。为了理解我的挫败感,我们需要探讨迷因币目前的局限性,以及如何通过社交货币的转型来解决这些问题。

迷因币的弊端

停滞不前 —— 热度一旦消退,迷因币便失去动力。

迷因币的污名化 —— 99% 的投资者最终亏损,它们并非长期持有资产。

零和博弈(PVP) —— 迷因币依赖短期交易,像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资金只在现有用户之间流转。

缺乏吸引新用户的基础设施 —— 无法带来真正的净新增用户。

缺乏真正的信仰 —— 除了炒作和不切实际的故事,没有任何基本价值支撑。

成功往往基于幻想和运气 —— 没有可持续增长的内在逻辑。

为什么社交货币更优?

具备“自主意识” —— 社交货币能够创造趋势并紧跟趋势,始终保持相关性。

兼具迷因币的流行度与真正的基本面支撑 —— 适合长期持有,不只是短暂炒作。

正和博弈(PvE) —— 旨在推动加密行业发展,并吸引新用户进入市场。

持续创造需求 —— 通过内容运营、品牌合作和 IP 发展不断增长。

构建真实且超越行业的价值 —— 使持有者对项目产生更深的认同感和信念。

成功并非仅靠运气或炒作 —— 而是建立在真实的基本面之上。

自主意识 vs. 非自主意识

对交易者和投资者而言,迷因币与社交货币的核心区别在于**“自主意识”——即保持长期相关性的能力。社交货币是有意识的**,迷因币则不是。这就是为什么交易者和投资者应该关注它们的区别。

自主意识 = 相关性 = 关注度 = 动能。

除非你是 DOGE 这种拥有长期文化积淀的迷因币,否则任何缺乏自主意识的迷因币最终都会消亡。

你可能会想:

“我不希望我的迷因币有执行风险。”

这种观点来源于 2020 年 NFT 艺术收藏家们的心理战术,而让我惊讶的是,这种叙事至今仍然存在。我的反驳很简单:没有执行风险的东西,本质上完全依赖运气。

执行风险是唯一值得承担的风险。如果你的投资不依赖执行力,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的回报率将远低于那些押注执行力的投资者。999999 次中的 100万 次,结果都如此(当然,希望你是那个走运的例外)。

社交货币的未来

迷因币要想发挥真正的潜力,必须在进化路径中增加最后一环:当它们突破增长瓶颈后,进化为社交货币。

那些能够塑造文化、建立深厚社区联系,并融入现实世界应用的代币,将成为加密货币新时代的领导者。从停滞不前的投机资产,转变为具有活力和影响力的生态系统,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现在,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谁将引领这场变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