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子(120btc.COM):比特币自2009年问世以来,凭借其去中心化、透明且安全的特性,赢得了「数字黄金」的美誉。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量子计算的快速发展,近期有越来越多的讨论声音指出,这一被视为牢不可破的加密系统可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Adam Back:量子攻击或迫使中本聪转移资产
不过笔者认为读者也无须过于恐慌,毕竟就算量子电脑的研发真的有突破性进展,加密技术也同样可依此来设计更高安全的保障。且除了担心加密货币网络之外,传统金融的安全可能更需要我们去关切。
不过另一方面,量子计算的挑战也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可能,它或许能解答加密货币社群长久以来的最大谜团:比特币的匿名创始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是否仍然健在?
这一观点来自早期密码朋克(Cypherpunk)成员、有着「比特币教父」之称的Adam Back。Adam Back认为,量子电脑的压力可能迫使中本聪移动其持有的比特币,从而暴露其是否存在。
在4月18日于意大利举行的「中本聪鸡尾酒会」(Satoshi Spritz)活动中,Adam Back接受采访时透露,量子电脑的压力可能迫使中本聪移动其持有的比特币,从而暴露其是否存在。
他近一步解释说,量子技术可能破解比特币当前使用的椭圆曲线数字签章演算法(ECDSA),这将迫使持有大量比特币的用户,包括中本聪,将资金转移到具备量子抗性的新地址。Adam Back表示:如果量子电脑已经问世,且大学和研究实验室的人员能够使用它们,人们将面临一个选择:要么让人窃取这些比特币,要么将这些签章冻结并弃用。
他预测,比特币社群将选择要求用户转移资金以保护资产,而这一过程也可能会让中本聪的比特币移动,从而间接证明其是否仍能控制这些资金。
不过Adam Back也补充道,是否能通过这种方式确认中本聪的存活,还要取决于比特币未来的隐私功能。他指出:「随着比特币协议的改进,特别是隐私相关的升级,追踪这些资金的移动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
这意味着,即便中本聪移动了资金,改进后的隐私技术可能也会让外界难以追踪其身份或意图。
量子电脑为何会威胁比特币?
量子电脑的威胁源于其超强的计算能力。与传统电脑相比,量子电脑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能够以指数级速度解决某些数学问题,包括破解ECDSA等加密演算法。
据当前公开资料揭露,中本聪持有约100万枚比特币,且这些比特币自比特币创立早期以来从未移动过。而一旦量子电脑能够破解ECDSA,这些资金可能将面临被盗的风险。
不过面对量子计算的潜在威胁,比特币社群已开始采取行动。一些开发者提议重新启用先前停用的操作码(opcode),如OP_CAT,以支援量子抗性的签章技术。此外,还有部分提议主张进行硬分叉(hard fork),强制要求网络将资金从旧的ECDSA地址转移到量子抗性的新地址——然而,硬分叉可能将引发社群争议,因为它需要广泛共识,且可能导致网络分裂,还需要凝聚社群更多共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