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omos Labs 来源:mirror

引言:我们为什么对“积分”和“Alpha”如此执着?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好像对“积分”和“Alpha”变得格外敏感。

我们打开交易所或 DEX 的第一件事,不再是找下一个能翻倍的币,而是查看积分排行榜的位置有没有变化、有没有新的 Alpha 空投规则更新。

我们开始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的链上行为记录——即使并不真正清楚积分最终能换到什么,也不确定 Alpha 空投到底怎样分发。但我们仍然乐此不疲地“刷分”“交互”,因为总觉得它们某一天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渐渐地我们意识到,所谓的“积分”早已不只是交易激励,而是平台调度资产、控制用户注意力的战略杠杆;而“Alpha”也不再只是模糊的空投资格,它正在变成一个生态治理机制中最强的情绪驱动器。

过去五年,从币安、OKX、Bybit 等 CEX,到 Uniswap、Curve、zkSync 等 DEX,积分与 Alpha 的玩法不断演化:从最初的交易返佣,走向今天以社区治理、资源调控、流量筛选为核心的生态机制。

这场看似由 Alpha 和积分组成的“用户增长游戏”博弈,实则正在重塑用户、平台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而我们每个人,也早已身处这场博弈之中。

一、积分机制的本质演化——从返佣工具到生态调度系统

在早期加密生态中,无论 CEX 还是 DEX,积分都扮演着非常单纯的角色:提高用户交易量。

最初的交易积分非常简单粗暴,以 Bitstamp 和 Bitfinex 为代表的交易所,只是以交易量的高低提供不同程度的返佣或费率折扣。这种类似于“积分”的设计直观有效,用户能够明确看到每一笔交易对应的直接经济收益,形式上类似“积分”,用户能直接看到每一笔交易带来的经济收益。但它的缺陷也很明显:无法留存长期用户,更无法形成真正的社区粘性,用户更像是逐利的流量,而非共建者。

而 Alpha 在这个阶段几乎不存在,或者仅仅是模糊的“早期投资机会”,未能真正成为用户增长的动力。

从“交易返佣”到“早期投资门票”

2017 年以后,随着 Binance Launchpad 横空出世,CEX 首次将积分与“机会”挂钩:用户通过质押或持仓获取积分,用于换取参与优质项目 IDO 的资格。 这种设计改变了游戏规则:积分不再只是用来减免手续费,而成为接近 Alpha 项目的敲门砖——你要沉淀资产、保持活跃,才能换到下一波潜在暴涨的门票。

随后的 OKX Jumpstart、Bybit Launchpad 等平台,纷纷复制这一机制。积分玩法从此进入“机会绑定型阶段”:不再是“给奖励”,而是“筛选人”。

从“筛选人”到“赋权治理”

与之平行发展的 DEX 生态,则以更激进的方式重塑积分的意义。Uniswap 在 2020 年的 UNI 空投,是积分与 Alpha 概念的一次真正突破。它不是简单返佣,而是基于过去的链上行为进行的主动“激励 治理”机制。用户不再只是获得短期奖励,而是直接成为协议治理的参与者,积分的背后是链上社区的治理权与决策权。

这次转变明确了积分的战略内涵:从单纯的交易驱动,转为生态治理与社区参与的核心抓手。

2021 年之后,这种趋势进一步深化。Curve 推出的 veToken 积分模式,明确让积分直接决定治理权和生态收益分配;而以 Raydium 为代表的新一代 DEX,则将积分嵌入到项目 Launch 和生态启动的核心流程中。此时,积分不再是平台的“附属品”,而是Web3生态中项目启动、社区治理、资源分配的基础工具。

当我们回顾这段积分机制的发展历史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内核演变路径:

自动草稿

图片来源:Nomos Lab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如今,无论 CEX 还是 DEX,都在战略性地设计积分规则,以此调控用户注意力、资产流动方向,乃至整个生态的发展趋势。积分机制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优惠博弈,而是真正的生态战争。

从简单的“交易激励”到深层次的“生态战略武器”,积分的演进路径展示了Web3用户增长策略的深刻变迁。这种变迁,既是用户需求倒逼的结果,也是平台间竞争与博弈不断升级的必然结果。

二、Alpha 机制的异化与协同演化——从模糊期待到生态驱动器

如果说积分是平台制定的“规则秩序”,那 Alpha 则是用户参与的“情绪燃料”。

积分往往有明确的获取方式与兑换路径,而 Alpha 却以一种模糊但强烈的预期驱动,激发用户持续活跃在生态中,哪怕根本没有写明任何“奖励”。

它不总是与积分机制绑定,有时甚至游离于整个激励体系之外,但它往往能制造最强烈的参与欲望,成为平台增长中最核心的“非制度力量”。

Alpha 的心理本质:模糊性制造参与热情 Alpha 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 正因为用户不知道 Alpha 空投到底有没有、什么时候来、怎么分,他们才更容易在“也许有”的预期下,主动参与、刷交互、保持资产活跃。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学博弈:模糊的希望,比明确的规则更具牵引力。 Blur 是最典型的案例。其早期空投积分机制虽有排行榜,但没有明确兑换规则,用户仍愿意疯狂挂单、交互、制造交易量——因为他们相信:只要我活跃,就有可能被奖励。 这种情绪驱动,构成了 Alpha 的底层力量。

三种主流 Alpha 模型及演化逻辑

(1)叙事驱动型 Alpha:靠情绪共识带动参与

(2)积分联动型 Alpha:用规则绑定期待

(3)行为捕捉型 Alpha:无规则但高度有效

代表项目:LayerZero、Blur

机制特点:没有正式积分系统,但用户行为数据被暗中记录并影响空投资格

用户行为:围绕交互“自我设计行为轨迹”,但无法确定投入产出比

代表项目:币安 Alpha Points、Curve veCRV

机制特点:Alpha 明确与积分绑定,通过积分消耗兑换 TGE 额度或空投资格

用户行为:围绕积分任务行动,资产与行为集中度高,竞争烈度高

代表项目:zkSync、StarkNet、Scroll

机制特点:没有积分系统,仅靠“可能会空投”的传言,激发用户链上交互

用户行为:交互全生态,注册所有项目,行为极度分散但持续性高

Alpha 的博弈风险:过度刺激与行为异化

Alpha 的模糊性,虽然能够激发热情,但也容易制造短期套利、无效刷量等问题。

Blur 初期刷单问题、zkSync 大量低质量交互、LayerZero 被控过度引导“交互农场”等,都暴露出一个核心问题:

当 Alpha 不再稀缺,而成为“只要交互就有”的常态时,它就失去了筛选价值,反而污染了生态。

因此,平台开始尝试用“积分 Alpha”的组合机制,进行更精细化控制。

Alpha 与积分:协同进化的混合机制

单一机制已不足以满足生态管理需要。于是,平台们开始探索“双轨驱动”:

机制优点风险最佳作用方式积分明确规则,便于分层激励容易被刷量、形成内卷作为基本结构和筛选门槛 Alpha 激发热情,强化用户参与预期不稳定,诱导滥交互作为附加奖励与情绪驱动器

混合机制的目标是:

用积分“规范行为路径”,避免系统性滥用;

用 Alpha “制造模糊期待”,激发长期参与热情。

币安 Alpha Points 模型就采用了此策略:

设定积分获取规则与消费门槛(制度化控制);

引入幸运机制与特殊条件(情绪化抽选);

并在每次 Alpha 项目中控制释放节奏与难度,实现流量管理与用户筛选的双重目标。

Alpha 的新功能:成为链上叙事与生态身份的“投名状”

Alpha 的演化路径,正逐渐从“奖励”转变为“身份象征”。

在 zkSync、LayerZero 等生态中,用户不只是为了短期空投而交互,而是希望被识别为“生态共建者”或“长期参与者”。Alpha 开始成为链上声誉与治理权的间接凭证。

Blur 空投后推出积分消耗机制:鼓励长期活跃而非一次性冲榜

币安 Alpha 设置积分保留门槛、随机条件:筛选忠诚而非套利用户

LayerZero 开始识别“真实交互路径”,并设置行为反作弊系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